出彩河南人 | 任學震:35年堅守
讓雜技在傳承中創新
他出生于雜技世家,帶領他的雜技藝術團走出濮陽,走向全國,并走進世界舞臺,他就是濮陽華藝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濮陽雜技藝術團團長任學震。對于任學震來說,雜技是他和世界溝通的方式,是承載建設美好家鄉的夢想,更是讓年輕人了解并傳承的中國記憶。

右為任學震
因為熱愛,所以35年堅守
受父輩熏陶,任學震從小就愛上了雜技這門藝術,從11歲開始學習雜技到如今已經35年了。雜技演出的背后,不止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汗水,更是時刻伴隨著的傷痛和危險,正是對雜技的無限熱愛,讓任學震無比堅持。
在這期間,任學震帶領他的團隊多次應邀赴歐洲、日本等國家演出,一個個精彩的演出讓國外友人目不暇接,贏得陣陣喝彩和掌聲。
任學震帶領濮陽雜技藝術團創作的《手技》榮獲河南省第四屆雜技“百戲獎”暨河南省第九屆雜技大賽優秀獎;《肩上芭蕾》、《攀登》獲得金龍獎金獎等多個獎項,任學震本人獲得“河南雜技杰出貢獻獎”“全市文化產業先進個人”等榮譽。
傳承中求創新 發展中尋突破
雖然在雜技藝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他更多的是為家鄉雜技藝術的發展而憂慮,也為濮陽雜技未來的傳承而努力。

“想要將雜技的市場做得更廣、更大是非常難的,當初外商來實地考察時,因為看到我們的場地、設施都很簡陋,所以故意壓低了我們的演出報酬,讓我非常受挫,但同時這也激勵我要做得更好。”任學震說。當下,濮陽縣高標準建設婁昌湖雜技文化園區,任學震也想方設法用新元素“包裝”傳統技藝。
“雜技不僅是需要傳承,更需要的是創新。”在任學震看來,雜技是濮陽的文化瑰寶,老藝人是濮陽雜技的魂,年輕人則是雜技藝術的未來,雜技的傳承不單單是技藝的傳承,更是雜技精神和文化根脈的延續。
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雜技、喜歡雜技。任學震和他的團隊做了很多嘗試,將雜技與芭蕾舞完美結合創作出了現代感十足的《肩上芭蕾》;將雜技蹦床與現代年輕人喜歡的跑酷巧妙結合創作出了驚險刺激的《攀登、爬桿》。
立志打造龍鄉文旅新名片
從最開始為了養家糊口的技藝,到登上舞臺的藝術精華,再到如今在家門口舉辦雜技藝術節。談到為何建婁昌湖原生態雜技村,任學震說:“一直想著在自己的家門口,既能傳承我們雜技藝術,又能打造我們自己的旅游特色。”他用實際行動著力探索民間藝術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的發展之路。
在濮陽縣第三屆鄉村旅游節暨首屆婁昌湖雜技藝術節上震撼亮相的紅色主題雜技劇《那年,渡黃河》,用雜技劇這種“講故事”的形式,讓觀眾在欣賞雜技表演之余,也被人物、故事和背后的歷史文化吸引,獲得觀眾喜愛。
婁昌湖原生態雜技村以“鄉風鄉俗鄉間情,土腔土調土雜技”為特色,在十天內以30萬人次的超高人氣打響了“中國雜技第一村”的旅游品牌,使得婁昌湖原生態雜技村成為了濮陽縣一個亮麗的產業名片。
任學震用執著和追求,讓濮陽的雜技沖出河南,走向世界,讓中國雜技文化在新時代得到傳承和發揚。